建设信息资产管理与服务平台

分享到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我国建筑业正面临数字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机遇和挑战。建筑业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项目地点分散、管理方式粗放等特点,建筑业工业化和信息化程度都明显落后其他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高效管理和利用建设信息资产,成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案例摘要

围绕加快建设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城建档案“增量电子化”,从“事前主动控制、事中动态监管、事后分析利用”的管理理念出发,通过“多主体协同、全程在线化、云服务支撑”的实施路线,以工程项目为核心,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建设信息资产管理与服务平台”,首创“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管理制度、标准规范、技术组合”五合一工程方法论,实现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形成、流转、归档”到电子档案“移交、保管、利用”全生命期管理,实现各方责任主体的协同,实现工程资料编制、签批、签章、存储、管理和归档等全流程信息化应用,并将建设工程资料提升为建筑信息资产,让城建档案资源“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赋能建设工程领域的智能建造。

实施背景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我国建筑业正面临数字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机遇和挑战。建筑业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项目地点分散、管理方式粗放等特点,建筑业工业化和信息化程度都明显落后其他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高效管理和利用建设信息资产,成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形成各种形式的信息记录称为建设工程文件,包括工程准备阶段文件、监理文件、施工文件、竣工图、竣工验收文件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广泛应用,建设项目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建设工程文件经历了从传统的建设工程资料到建设工程电子档案,并逐渐向建筑信息资产,以及建设信息资产的阶段式递进发展。

建设信息资产是指工程建设项目在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竣工和运维全过程中沉淀积累下来的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各类信息资源,为后续的长期管理和运维奠定坚实基础。建设信息资产既具有一般物质资产的特征,又兼有无形资产和信息资源的双重特征。

实施目标

针对我国建设信息资产发展的现状,采用“政策法规、工作机制、管理制度、标准规范、技术组合”五合一的管理模式,通过“多主体协同、全程在线化、云服务支撑、可信链传导”的实施路线,研发建设信息资产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建设信息资产全生命期管理,将建设工程资料提升为建设信息资产,让建设信息资产“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

110940638.png

110947173.png

建设内容

以标准、制度和安全体系为保障,贯穿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招标采购、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和运营维护等各个阶段,以企业、人员、项目、信用等四大主题数据库和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库为基础,搭建建设信息资产管理与服务平台,通过“多主体协同、全程在线化、云服务支撑”的实施路线,提供连接各方责任主体的全流程、在线化协同平台,形成互联互通,贯穿上下的工程管理、决策支持和社会服务信息化体系,在全国首创“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管理制度、标准规范、技术组合”五合一的模式,建立项目电子文件“形成、流转、归档”和电子档案“移交、保管、利用”等全流程的管理制度体系。

1、政策法规

在政策层面,需要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各参建单位积极开展建设信息资产的建设和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推行建设工程资料电子化、实现电子档案的在线接收和审验;对符合政策条件的项目给予评优加分或者信用加分;对符合政策条件的相关企业提供资金、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支持。

2、工作机制

以建设单位作为建设信息资产的责任主体,将“建设工程资料电子化”要求纳入建设项目招投标条款,并以合同范本的形式落实,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建立建设单位专项检查、建设各方在线签批流转、检测机构信息联动、主管部门在线抽查、城建档案在线归档的联动机制,以档案电子化带动建设信息资产的“采、收、管、用”。

3、管理制度

构建贯穿于建设工程项目全生命期,覆盖电子文件“形成、流转、检查、归档”和信息资产“入库、保管、利用”等全流程的管理制度体系,基于“事前主动控制、事中动态监管、事后利用分析”的管理理念,督促项目参建各方基于各类业务管理平台,形成各种信息资产,保障全过程建设信息资产管理和应用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4、标准规范

以电子档案作为建设信息资产建设的抓手,完善现有电子档案归档规范,需细化电子档案质量要求、组卷方法和验收要求,增补电子文件元数据类别及数据封装,以及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形成与积累的要求。同时,通过对建设项目全生命期组织机制、管理流程、业务表单的规范化梳理,建立建设信息资产的元数据标准,统一信息存储标准、编码标准,并结合项目业务领域的应用,定义工程对象数据描述架构及共享机制,以保证“信息资源共享、业务互联互通”的实现。

5、技术组合

依托云服务、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构建全过程信息资产管理平台,实现各环节在线协作与协同;结合电子签名、智能归档整理、四性检测等关键技术,保障电子档案合规、提升效率;以BIM(建筑信息模型)、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基础,整合各类资产,通过数据汇聚、智能联动,赋能项目管理全生命期的数字化以及信息资产的智能化应用;通过图像识别、自然语言识别、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信息资产的智能理解识别,为项目参建各方提供知识利用服务。

实施效果

将传统的建设工程资料提升为建设信息资产,将推动我国建设工程领域信息化的发展,是智能建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信息化领域的创新。建设信息资产的高质量有效管理,推动了智慧规划与建设和运维的深度融合,必将成为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助力。

1、以智增效

以“绿色、精品、智慧”作为建设理念,强化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资料电子化、数据化管理,围绕数据“可用、可信、可流通、可追溯”四大管理重点,通过标准化用表、电子签名、元数据采集、四性检测等系列技术手段,并结合数据引用模型、智能组卷模型、图像识别模型、质量溯源模型等AI元素,实现“电子档案单套”管理目标,有望大幅缩减重复工作量近80%、减少手工签名超千万余个、缩短工程资料文件审批流程时长约50%,节约工程项目归档用时近70%、节约用纸千万余张、降低项目的经营管理成本近40%。

2、以数提信

立足于工程建设管理实际需求,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的同步性,将档案工作融入项目建设每一个事件的处理进程中,在物理上保证了档案工作流程与事件处理流程的同步性,成功实现“工完档清”,同时将工程项目信息采集与结构化数据管理作为核心任务,强化工程建造数据上链管理,以数据可信为依据,推动实现业务数据“一数一源、质量追溯、全过程管理”,全面保障档案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3、以质争优

率先响应国家及地方政府关于“加快实现建设工作资料电子化”国家政策,创新研究工程电子档案单套制中结构化数据全过程管控与档案资源管理机制,积极探索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提升建设工程全过程电子数据化管理质量,同时不断沉淀创新实践成果,并充分利用主管部门关于电子档案应用评优评选鼓励政策,统筹规划,打造出独具中交特色的工程档案管理场景,为全力打造优质工程精品工程提供有力支撑,为建筑业实现跨越转型和城市能级提升注入澎湃活力。

4、点数成金

围绕数据要素的国家战略布局,通过将采集到的工程质量信息通过数据结构化的方式沉淀形成“建设信息资产”,并积极探索数据资产入表实践,将建设信息资产转化为可计量的“数据资产”,全面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撬动起产业创新活力,为打造独具特色的智能建造发展新模式提供坚实的支撑。

责编: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