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服务平台
建设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更好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以数字化推动建设服务型政府。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出智能导办、无感智办、扫码办、免证办等创新应用模式。
随着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推进,“群众需求”导向呼声日益高涨,精准化政务服务成为人民群众的新期待。2023年和2024年的《中国省级移动政务服务报告》显示,我国32个省级政府均已上线了移动政务服务APP应用,其中,每年超75%的省级APP掌上好办指数处于A-及以下水平,用户体验普遍具有提升空间。
建设内容
在以上背景下,数字郑州科技有限公司打造自研产品——城市综合服务平台,该产品包括安卓端、iOS端、鸿蒙端、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等移动端,旨在打造一个集政务服务、便民服务、政务公开、政策资讯等于一体的城市“总平台”“总入口”。采用模块化、接口化、标准化定义开发,将业务管控、内容接入与前端展现有机整合,搭建包含移动端运营配置平台、一体化开放平台、营销管理平台的统一运营中心,全面支撑APP的建设及运营,实现城市服务零距离、政务办事一站通。
建设目标
城市级APP“建运一体”发展模式,本质是战略、场景、运营与技术的高度协同,强调通过战略统筹、资源整合和技术赋能,实现城市综合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与用户价值的持续释放。
1、战略层面
以数据为纽带,通过整合政务数据、民生数据和城市运行数据,重构城市服务资源的分配逻辑,推动政务服务从“分散化”向“一体化”转变,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精准服务;在场景层面,以场景为切口,围绕市民高频需求,打造“一件事一次办”的服务场景,实现政务服务从“碎片化”到“生态化”的升级,一方面构筑市民生活全领域的数字生活体系,构建覆盖生活、工作、出行、医疗等多维度的服务生态,另一方面,打造企业经营全周期的数字服务体系,涉及企业发展全周期的设立变更、资质认证、纳税服务、等各个环节。通过数字化手段,为企业提供从初创到成熟、从发展到退出的全流程服务支持,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效率、增强竞争力,助力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运营层面,以市场运作为路径,通过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探索多元化商业模式,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民受益的可持续价值循环,确保平台的长期健康发展。
2、技术层面
以智能基座为支撑,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打造智能化服务平台,驱动服务持续进化,实现从“能用”到“好用”再到“智慧用”的跨越式发展。利用鸿蒙系统的分布式能力和智能交互功能,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通过深度优化和持续更新,确保平台在鸿蒙生态中的高效运行和用户满意度。
应用成效
落地案例一:打造群众爱用、品牌响亮“郑好办”App
1、“郑好办”建设内容
“郑好办”是由郑州市政府主办、中共郑州市委智慧城市运行办公室承办的为市民提供政务服务、便民服务、智慧生活于一体的一站式城市综合服务平台,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办事体验,构建“全方位、多维度、有温度”的城市综合服务平台。
“郑好办”聚焦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三个方向,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应用服务创新,持续推动政务效能提升、汇集各类公共便民服务,实现服务一键直享;持续畅通政民互动,回应市民热点关切,拉近政府和市民的“心”距离,已成为郑州市掌上服务总入口、产业培育新平台、社会治理新枢纽。
2、“郑好办”建设成效
自2020年上线以来,“郑好办”已完成从1.0到5.0的升级改造,经历4次大版本迭代,20+次小版本迭代,不断优化交互、简化流程、完善功能。截止当前,“郑好办”实名注册用户突破1900万,汇集市本级及区县2912项服务事项,用户办件量833.1万件,支持48个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单位、16个区县(市)。从出生、入学、就业、出行、水电气暖缴费到企业开办、登记等,“郑好办”已深入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据统计,“郑好办”配合开展50余次政府消费券活动,累计承接超70场惠民活动,发放补贴累计超25亿元,参与人数超400万。尤其,在公积金提取业务方面,“郑好办”首创“刷脸秒办”,自上线以来办结超150万笔,支付近200亿元,渠道占比达到66.37%;在新生入学方面,“郑好办”首创“零材料”掌上办,2020年至2023年帮助24.7万人成功报名,切实为市民提供优质、普惠的数字化政务服务。
在“郑好办”建设运营期间,先后获得以下荣誉:助力郑州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国考)在全国重点城市中仅用一年时间从排名十六提升至排名第十;2021年12月“郑好办”在“智慧中国年会”上综合排名第七,获得“2021年城市APP综合示范奖”;2022年12月“郑好办”被全国信标委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评为“智慧城市运营典型案例”;2023年12月“郑好办”入选“河南省2023年大数据产业发展示范——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方向”典型案例。进一步彰显了“郑好办”在用户体验和服务效能方面的卓越表现。这些荣誉不仅是对“郑好办”平台建设成果的高度认可,而且也体现了其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落地案例二:助力“渝快办”App加速重构
1、“渝快办”重构背景
原“渝快办”APP开发框架老旧、系统臃肿、存在启动慢等现象,同时,除重庆市政府APP外,全市还有“警快办”“重庆人社”“重庆医保”“重庆税务”“重庆公积金”等60多个政务APP提供服务,且部门更加注重自身平台建设,各类政务APP未实现与“渝快办”APP同源管理,亟需重构。基于此,数字郑州科技有限公司应用多年来沉淀的“郑好办”建设运营经验,助力此次“渝快办”APP的升级重构,全面助力减轻政府工作人员负担,减少行政运行成本,提升群众办事效率,让数字化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广大民众,让重庆市“豫来渝好”。
2、“渝快办”重构成效
2024年3月重庆“渝快办”全面重构完成。“渝快办”是全国首个集“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深度融合的政务服务总入口,通过“渝快办”生成需求、三级治理中心业务事项流转、渝快政处置办理,形成政务服务、城市治理、行政办公的业务闭环机制。采用强化移动端能力,构建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网格兜底的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支撑“一窗综办”改革,以江北区试点为例,将大厅窗口由单科整合为全科后,预计窗口及人员减少30%左右。截止目前,“渝快办”已在41个区县和市级部门大厅全覆盖试运行,已完成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实现减字段26.7%、减材料16.4%;依托三级治理中心开展事项相关业务系统对接,事项配置上线后,实现多端服务事项同源,事项同标率从64%提升至100%,有效推动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的情形化导办、办事简表单和减材料,建设内容得到重庆市大数据局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