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专为数据流通交易立法城市,杭州数据工作下一步这么做...
3月1日,《杭州市数据流通交易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实施。作为全国首个专为促进数据流通交易开展地方立法的城市,杭州于27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系统介绍《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特色亮点,并就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权益、“中国数谷”建设、“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任务”等方面的下一步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
杭州,有“互联网之都”“数字经济第一城”等美誉。近年来,杭州以“数字中国”“数字浙江”建设为指引,推出一系列具体举措和实践,努力开创杭州数据工作新局面。杭州先后入选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城市,向平台企业开放信用监管数据试点城市;6个项目入选国家数据局全国优秀案例;在国家信息中心联合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地方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报告》,杭州连续2年位居第一;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杭州获得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单项奖3个,总获奖数排名全国前列。
同时,杭州集聚了阿里巴巴、网易等一批数据产业龙头平台企业,以及每日互动、火石创造、安恒信息等领军型数商,打造了“中国数谷”“中国视谷”“中国云谷”等产业地标。活跃的数据流通交易,也推动了以深度求索(DeepSeek)等“杭州六小龙”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
《条例》主要内容
《杭州市数据流通交易促进条例》是在2024年12月19日,由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将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
《条例》共计6章37条,从数据权益、数据开放与授权、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了规定,进行立法创新探索。
主要内容有:
(一)明确数据主体和权益。“数据二十条”提出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条例第八条至第十二条根据“数据二十条”有关内容和数据交易实践中广受认可的规则,明确提出“本市依法保护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在数据流通交易活动中享有的数据持有、使用、经营等合法权益。”并具体规定了两类主体的不同权益和受托处理特殊情形下的权益归属:
一是“数据来源者”享有获取或者复制转移由其促成产生数据的权益;
二是“数据处理者”因合法处理行为实际控制数据的,其对该数据的自主管控状态依法受到保护;“数据处理者”对处理生成的数据和数据产品享有持有、使用、经营的权益;“数据处理者”可以对依法收集的已合法公开的数据进行处理;
三是受托处理的,数据处理者对受托处理的原始数据、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中间数据和结果数据不享有使用、经营的权益。
立法具体明确数据权益归属,回应了市场对数据权益确认的迫切需求。
(二)开展数据权益登记和规范化交易。“数据二十条”提出研究数据产权登记新方式。条例第十三条对数据权益登记的范围和效力等作出规定,
一是鼓励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在依法设立的登记机构对数据的持有、使用、经营等权益进行登记。
二是规定有效的数据权益登记凭证可以作为数据流通交易、数据资产入账入表、数据要素型企业认定、融资担保等活动的证明。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还对数据交易机构、数据商、第三方机构等作出规定。鼓励市场主体通过场内、场外合法流通交易数据,但不强制进场交易,保障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鼓励数据商和其他专业服务机构发展,共同构建数据流通交易的生态体系。
(三)完善数据授权运营机制,探索收益分配方案。条例第三章将我市公共数据开放和授权运营经验固化为法规规定,鼓励企业数据开放和授权运营,防止数据垄断。规定个人信息数据授权机制和探索个人数据代理模式。在收益分配上,既强调健全数据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机制,又要求更好发挥政府引导调节作用,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
(四)构建全面、包容的制度体系,支持产业生态构建和创新发展。为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条例第四章从“三数一链”数据基础设施、数据资产入表、统计监测、标准建设等方面培育产业生态引导产业发展,第五章在场景应用、政策支持、交流合作、人才保障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并明确支持沙盒监管等创新试点,为“中国数谷”等促进数据流通交易的创新性工作提供立法支持。
《条例》落实工作
《条例》的出台实施,是杭州数据要素市场化工作迈上新台阶的一个重要标志。
杭州市数据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杭州将从以下三方面贯彻落实《条例》的措施:
一是创建“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城市范例,贯彻落实《条例》。
落地数据产权制度,制定《杭州市数据产权登记实施细则》,编制数据产权登记审查指南、技术标准,开展数据产权登记,推广数据产权登记凭证应用。推进重点行业和领域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探索金融、文旅、交通、化工、医疗、低碳等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开展个人信息匿名化实践探索,建立《数据安全合规服务指南》,探索数据流通安全审计机制。
二是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城市范例,贯彻落实《条例》。
围绕数据产业和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制定《杭州市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打造数据产业杭州品牌,发布数据产业图谱,推动数据产业发展。全力推进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枢纽试点建设,打造不少于30个示范性强、带动性广的典型数据流通利用场景,接入不少于1000个数据生态主体,上架不少于2000个数据产品,产生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三是探索数据市场化价值化实现路径,贯彻落实《条例》。
开展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形成《数据资产管理全过程工作指引》,打造数据资产应用标杆和典型案例,探索建立公共数据资产政府指导定价机制。持续推进向平台企业开放信用监管数据试点,向移动支付平台开放信用监管数据,便利境外来华人员移动支付,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根据国家数据局印发的《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实施规范(试行)》文件精神,修订《杭州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实施方案》,优化依场景授权流程,通过减时间、减环节,提升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供数”质效。
在提问环节,杭州市数据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具体就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权益、“中国数谷”建设、“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任务”等下一步数据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
2023年9月1日,杭州率先在全国印发《杭州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实施方案(试行)》,构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体系,形成“1+7”的体制机制,建成全国首个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
2023年9月28日,正式面向全国征集金融、医疗健康和交通运输领域等3个领域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主体。一年多来,杭州市、区两级已发布征求17个授权运营领域,由48家企业申请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其中非杭州本地企业9家,共签订11个授权运营协议,按照“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要求,向企业授权18个部门109项数据,我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取得初步成效。
下一步,杭州将从三个方面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
一是进一步优化授权运营机制。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一年多来实践经验,分析授权运营各环节的堵点难点,优化依场景授权流程,通过减时间、减环节,提升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供数”质效。
二是进一步扩大授权范围。2025年,杭州将进一步挖掘市场需求大、数据资源多的行业和领域,新增5个授权运营领域。通过金融、文旅等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实现公共数据与企业数据的融合应用。支持人工智能政务服务大模型开发、训练和应用,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三是探索构建价格形成机制。按照“用于公共治理、公益事业的,免费提供;用于产业发展、行业发展的,可收取公共数据运营服务费”的原则,会同价格主管部门,指导运营机构建立各类应用场景下可提供的数据产品和服务项目清单,制定试行公共数据运营服务费标准。
数据权益
数据产权缺失构成了当今数字经济发展的一大堵点、痛点和难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机制”。杭州在条例里,用一个章节六个条款,明确了数据来源者、数据处理者的有关权益。
为推动数据产权制度细化规则落地,今年,杭州将重点探索推进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探索完善权益登记制度。研究出台数据产权登记管理办法。进一步明晰数据采集生成过程的产权配置,组织数据资源企业,结合行业特征,探索不同行业、场景下,平台用户获取数据的细则、自动化程序收集公开数据的合法边界、衍生数据认定标准等一批可操作、可推广的指南、标准、案例等。
二是探索开展数据产权登记。建设高效便捷的数据产权登记服务平台,发布数据产权登记审查指南。探索通过备案等模式,健全数据产权登记机构管理,支持市场主体结合自身领域优势,提供数据产权登记服务。鼓励权利人基于自愿原则申请数据产权登记,提供首次登记、许可登记、转移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等产权登记服务。
三是探索推动数据产权凭证广泛应用。鼓励将数据产权凭证作为权利人开展或参与数据要素流通交易、数据资产入账入表、数据要素型企业认定、融资担保等活动的证明。发布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产权登记证书,形成一批数据产权登记证书应用的典型案例。
“中国数谷”建设
2024年,杭州印发了《杭州市关于高标准建设“中国数谷”促进数据要素流通的实施意见》,围绕“中国数谷”高质量发展,设立了促进数据要素流通(中国数谷)专项资金,提出了8项支持政策,分别是:
对通过杭州数据开放平台向社会开放训练、验证、测试、语料等优秀数据集的企业,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
对参与杭州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企业,最高给予100万元算力补贴。
对通过杭州数据交易所进行首次登记挂牌数据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最高给予10万元奖励。
对通过杭州数据交易所进行数据交易的企业,最高给予50万元奖励。
对通过杭州数据交易所进行数据交易服务的企业,最高给予20万元奖励。
评选市级数据要素标杆产业园,最高给予100万元运营经费补助。
评选市级数据要素产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最高给予100万元运营经费支持。
评选“数据要素×”标杆型示范项目,最高给予100万元补助。上述八项政策,将于今年上半年明确具体政策实施细则。
同时,今年,杭州市将研究制定推进数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紧紧围绕数据产业、数据企业关切诉求和市场期盼,推出更多增量政策,推进“强产兴市”“利企用数”“促进发展”。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的改革任务要求,2024年10月,国家数据局明确将包括杭州在内的18个城市列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任务”试点城市,部署探索数据基础设施数据流通利用技术路线,杭州具体承担数场、数联网、区块链、隐私计算和可信数据空间等5项可信流通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任务,形成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技术方案、建设标准、工程规范,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据基础设施企业。
作为“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在数据资源、数据关键核心技术、数据服务和应用、数据安全和数据基础设施等方面,培育、集聚了一批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数据企业,在数据安全可信交换、高效流通利用领域,突破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
此次先行先试任务,杭州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主体多元”原则,采用“统一标准、统分结合”的方式,由杭州市数据资源局总体牵头,杭州市数据集团作为实施牵头主体协同其他市场主体配合完成试点工作。各市场主体按照“自愿加入、自负盈亏”的原则,参加先行先试工作。
目前,已有包括杭州市数据集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蚂蚁密算等21家企业协同承担杭州试点任务。
在接下来的两年内,杭州将按照国家数据局、浙江省数据局统一部署,围绕金融、医疗健康、文旅、物流、建材、绿色低碳、低空、交通、通信、视觉等重点行业领域,基于这一套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构建至少30个行业数据空间,赋能行业发展,每个行业数据空间打造至少1个示范性强、带动性广的典型数据流通利用应用场景,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主体多元的数据流通市场秩序和生态氛围,接入不少于1000个数据供方、数据需方、数据经纪、算法开发等各类数据流通利用主体,上架不少于2000个数据产品,繁荣数据生态,产生显著经济社会效益。期待更多数据企业参与杭州试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