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贺铨:AI将重新定义5G

工联网iitime 梅雅鑫
邬贺铨认为,大模型“下沉”到手机,同时也是对5G新发展、新方向的赋能。行业调研机构指出,嵌入大模型的智能终端将在动漫与视频创意、游戏和虚拟世界、语音合成与转换、视觉和图像处理、聊天机器人、个性化推荐、医疗辅助、自动化内容生成、人脸识别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智联未来将开拓无限想象空间。

有人说现在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值得用AI重新思考,在各行各业,AI的渗透正使其变得更加高效、精准和智能。在通信领域,轻量化、智能化也正成为5G发展的新趋势。

2025年,AI和5G之间会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和机遇?近日,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对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进行了专访,邬贺铨院士指出,5G与AI技术的融合已展现出巨大潜力。目前,5G系统已发展出智能运维、数字孪生等多项应用,5G空口在网络规划、仿真验证等领域也得到深度应用。尤为引人注目的是,5G终端AI化成为融合创新的重要里程碑,手机、电脑、虚拟现实设备及工业模组等,都在向“嵌入大模型”的方向迭代。

AI赋能5G网络

“在通信领域,将人工智能嵌入5G通信系统,特别是5G无线接入网,是当前的重要探索方向。”邬贺铨表示,在AI for Net方面,可以利用AI优化网络性能、效率和用户体验。目前,AI在智能客服、网络优化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能更好地服务客户,提升客户体验。

而在5G无线接入网方面,一方面需要基站具备较高算力,另一方面要保持通信的低时延,这也需要AI和5G技术的融合创新。目前,信息通信业虽已在优化天线、抵消噪声干扰等方面开展工作,但仍处于探索阶段。

邬贺铨认为,在终端应用方面,5G虽带宽更宽、下载更快,但在业务内容体验上尚未超越4G。为提升用户体验,需赋予用户更强的内容生成能力。例如,期望用户能通过5G手机实现文字生图、文字生成视频及3D虚拟内容创作。

然而,AI应用于终端面临大模型难以适配手机的问题。大模型处理能力要求高,普通手机难以支持,即便提升手机芯片性能,耗电问题也难以回避。因此,开发瘦身、轻量化的端侧大模型成为趋势。

邬贺铨认为,大模型“下沉”到手机,同时也是对5G新发展、新方向的赋能。行业调研机构指出,嵌入大模型的智能终端将在动漫与视频创意、游戏和虚拟世界、语音合成与转换、视觉和图像处理、聊天机器人、个性化推荐、医疗辅助、自动化内容生成、人脸识别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智联未来将开拓无限想象空间。

AI将带动5G换机潮

邬贺铨院士预测,2025年将是智能体元年。端侧大模型与嵌入操作系统的智能体相结合,将打造出AI手机。AI手机将显著释放用户生成内容(UGC)的创意,增强用户体验。手机不仅能实现文生图、同声传译、与残疾人手语交流、反诈检测等功能,还将催生5G新应用,激活万亿元规模的手机和PC产业。

从数据来看,过去3G/4G时代全球用户平均1.5年换手机,2022年换机周期延长至3.5年。而据Canalys报告,全球AI手机占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从2024年的16%提升到2028年的54%。邬贺铨院士认为,AI手机将带动新的业务增长,引发新一轮手机换代潮。

在5G+AI的发展前景上,除手机领域外,5G+AI还能推动可穿戴设备向空间计算发展。大模型为AR眼镜、MR头显等带来新机遇,基于真实影像计算出定量描述及虚拟场景,实现更自然的虚实融合。

“我认为AI和5G的结合才刚刚开始,未来有大量的创新空间。”邬贺铨院士对5G+AI融合发展充满信心。他强调,通过将大模型“嵌入”手机,实现语音交互和智能涌现,引入空间计算能力,支持离线和在线的云化服务,将开启继功能手机、智能手机之后的AI手机时代,破解5G用户体验滞后的困境。

请扫码关注数字化经济观察网
责编:高蝶
参与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