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预计达1.53万亿元

报告显示,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保持较快发展。据测算,预计2024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1.53万亿元,名义增速10.65%;渗透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3.48万亿元,名义增速4.70%;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总规模达5.01万亿元,名义增速6.45%,占GDP比重为3.81%,对经济的带动作用稳中有升。

近日,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2024年)》。该报告系统梳理了工业互联网最新发展态势和成效,详细分析了我国各省区市、全国100个主要城市、三大产业依托工业互联网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果,并提出了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的措施建议等内容。

报告显示,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保持较快发展。据测算,预计2024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1.53万亿元,名义增速10.65%;渗透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3.48万亿元,名义增速4.70%;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总规模达5.01万亿元,名义增速6.45%,占GDP比重为3.81%,对经济的带动作用稳中有升。

从工业互联网的五大要素来看,网络建设快速发展: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414.1万个、5G行业虚拟专网超过4万、5G工厂超4000家、“5G+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超1.7万个。2024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首批“5G+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城市。

标识解析体系日渐完善:已建成标识解析“5+2”国家顶级节点体系,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截至2024年11月,我国标识注册总量突破6000亿,服务企业超45万家。

平台建设卓有成效:我国已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平台近340家;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近9700万台(套)。

数据建设有序开展: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基本建成汇聚数据超14亿条;工业互联网数据要素登记(确权)平台体系建设持续推进。

安全体系持续健全: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此外,政策体系渐趋完善:形成党中央、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31个省区市的政策体系;截止2023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累计批准发布工业互联网国家标准90项、行业标准17项,关键标准累计已超100余项。

技术融合应用持续深化:与人工智能、5G、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程度不断提升;截至2024年11月,工信部累计公布了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项目421个、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共717个、高水平5G工厂700家、区块链典型应用案例61个、虚拟现实先锋应用案例70个。

行业应用成效凸显: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覆盖49个国民经济大类,全部工业大类;累计公布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829个;已发布工业互联网与钢铁行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工程机械行业、电力行业等融合应用参考指南,工业互联网与船舶行业、石化行业融合应用指南正在编制中。

为进一步推动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提出四大建议:

一是政策引领与金融保障,双轮驱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加强政策保障与统筹协调: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体系,明确发展目标与路径将工业互联网作为省市“一把手工程”来抓;形成“行业出题——产业答题——供需协同”的推进机制。优化金融环境:鼓励设立工业互联网专项投资基金,吸引更多耐心资本投入;拓宽企业资金来源,降低融资成本;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工业互联网建设,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二是技术攻关与算力强化,双翼齐飞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度:集中力量突破工业软件、工业协议、工控系统等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瓶颈;加速边缘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提升我国工业互联网技术国际竞争力。强化算力供给与技术创新:构建高效、灵活、安全的算力基础设施,满足工业互联网大规模数据处理与分析需求,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为工业互联网的深化应用提供坚实的算力支撑和技术保障,助力产业升级与数字化转型。

三是深化应用与融通发展,双轨并行拓宽发展空间。落实应用深化行动:紧密结合细分行业需求,深化工业互联网与行业融合应用,逐个行业做深做透制定并推广融合应用指南,通过典型案例遴选,深度行等活动,激发应用积极性。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合作,促进大中小企业之间的融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领军企业,构建健康可持续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加强国际合作:探索工业互联网跨国应用的新模式、新路径,推动全球工业互联网产业协同发展;拓宽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和市场。

四是安全保障与标准建设,双管齐下筑牢发展基石。健全安全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完善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加强数据保护,推动企业“安全上云”。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重点标准的研制与发布,推动标准在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强化工作机制,推动国内外企业、机构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共同制定国际标准。

请扫码关注数字化经济观察网
责编:高蝶
参与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