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我国5G应用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1个

工联网 刘艳玲
近日,人民网研究院组织编写的《中国智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深入剖析了中国智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近日,人民网研究院组织编写的《中国智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深入剖析了中国智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5G应用场景逐渐聚焦

《报告》指出,2023年是中国智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节点。在这一年,人工智能尤其是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推动了互联网的深刻变革,人类从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步入了智能互联网时代。

在智能互联网基础设施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报告》显示,5G网络建设日益完备,6G网络技术研发和前瞻布局全面推进,参与推动6G国际标准化工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样成效显著,我国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保持约30%的年增长率,新增算力设施中智能算力占比超过一半,成为算力增长的新引擎。此外,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也扎实推进,数据传输速度持续提升,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据中心机架数量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截至2023年底,国内企业、科研单位等已发布超过200个大模型产品,行业进入“百模大战”阶段。在自研芯片技术方面,2023年我国集成电路(芯片)产量达到3514亿块,同比增长6.9%,显示出我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强劲实力。

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融入生产各环节,打破传统生产模式,激发数字化生产潜力。5G技术不断拓展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深度与广度,释放了巨大的价值新空间。

《报告》显示,我国5G应用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1个,占比超过七成,呈现出百花齐放、千企争春的发展格局。5G应用技术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定制化、低价高质成为产业主题。

自2023年以来,5G应用场景逐渐聚焦,一是针对高价值场景实现商业快速变现,如5G+AGV、5G+机器视觉等;二是渗透到重点行业的核心生产环节,为行业带来价值增长,如5G矿山远程掘进、5G无人驾驶等。

建立健全人工智能治理体系至关重要

随着高性能计算能力的提升、大数据的积累以及深度学习技术,尤其是大模型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正在从“以模型为中心”转向“以数据为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带来了数据泄露和合规风险等挑战,作为生产要素的数据一旦泄露,将给企业、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声誉损失。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例,GPT-4等大模型的训练需要天文级数据,“喂数据”和生成的全过程都可能产生侵权和数据泄漏等风险。数据安全风险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接入人工智能生成式大语言模型,数据泄露和合规风险日益突出。尤其是对于ChatGPT、双子座(Gemini)等服务器在海外的模型,如果在使用过程中输入敏感数据,可能引发数据跨境流动的安全问题,会带来数据安全甚至国家安全威胁。因此,建立健全人工智能治理体系至关重要。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工业化使用优势愈发凸显,同时也滋生了关于数据、垄断、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风险。我国及发达国家都已对人工智能领域进行法律法规方面的布局,但现有的规制方式在应对新风险时仍存在不足。

为更好地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法律风险,《报告》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法律风险与治理》部分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逐步构建综合性人工智能立法,参考欧盟《人工智能法案》以风险为路径的分级监管方式;其次,强化各管理机构的衔接效率,合理协调各部门的职权分工;最后,尽量以现有法律应对新型纠纷,生成式人工智能造成的知识产权风险虽属新型社会治理风险,但并未突破原有的法律框架。

请扫码关注数字化经济观察网
责编:高蝶
参与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