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创:四大挑战与破局之道

Frank产品笔记 Frank产品笔记
对于相关厂商而言,急需从过去跑马圈地的同质化竞争中脱离出来,用长期价值的思维来看待这样一场变革,相较于大而全的传统信息化厂商而言,专注医保控费业务的新兴厂商或许将更有机会在第二增长曲线中脱颖而出。

最近,在医疗信息化行业,国家政策,推出了一股信创潮,那么什么是信创呢?

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是指在信息技术领域进行创新和发展,以实现信息技术的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

信创的主要目的是推动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信息安全。信创涉及到计算机、通信、软件、硬件等多个领域,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等多个方面。

在信创领域,中国政府和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推动了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发展。同时,中国也在加强与国际信息技术企业的合作,提高信息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信创的发展对于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国家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全球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简而言之,信创在中国就是迅速发挥国产信息化,提高中国信息化计划,使得中国医疗软件均为国产,包含服务器、前置机等硬件,网络安全、数据库、信息化软件均为国产软件,从而提高国产软件的安全性、创新性。

那么医疗信创到底面临着哪些挑战呢?该怎么破局呢?

以下根据HIT专家网文章《杨洋:当前医疗信创的挑战与应对》一文,进行总结,内容如下:

一、医疗信创:四大挑战与应对之道

近年来,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自主研发的芯片、操作系统等产品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此背景下,医疗行业的信创工作成为了保障民生的关键。然而,医疗行业的信创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技术难题、应用困境、生态不完善以及人才短缺等。杨洋表示,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信创工作,与以往的系统升级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在数据库和操作系统方面,面临的压力较大。他指出,目前医疗行业信创主要面临以下四方面的挑战:

1.技术困境:当前信创领域缺乏针对医疗行业的个性化技术和产品。在高端医疗器械、医疗实验平台和高性能工作站等关键领域,信创产品的匮乏使短期内找到合适的替代方案变得困难。

2.应用难题:医疗行业信创起步较晚,缺乏足够的试点经验,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协助。同时,医疗数据具有高价值且易受攻击,医疗系统的安全保障相对脆弱,网络病毒的破坏力巨大。此外,医疗机构的核心业务集成度不断提高,任何一个系统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全院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这对医疗信创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生态不完善:医疗信创生态仍在建设中,信创基础软硬件厂商在医疗行业的成功案例相对较少,尚未形成成熟的应用生态。

4.人才短缺:医疗信创领域的专业人才匮乏,医院IT部门的人员相对不足,技术能力也参差不齐,这需要厂商提供更多的服务支持。为应对这些挑战,杨洋提出了“总体规划、单点突破、平滑推进、全面铺开”的策略,建议医疗机构在信创工作中注重规划和选择,选择稳健、成熟的技术路线,从服务范围大、业务重要性相对较低的系统入手,与已有办公设施兼容性较好的系统或方案等。

在技术架构方面,杨洋认为医疗信创能力的建设可以从以下五个关键要点入手:

1.选择改造路径:信创项目可以按照硬件、云虚拟化平台、安全方案、备份/容灾方案、应用迁移的顺序逐步进行改造。

2.硬件平台信创:虽然ARM架构生态相对完备,但考虑到医疗机构某些业务只能使用x86硬件,建议硬件信创选择以x86架构为主。

3.操作系统与数据库选择:应充分考虑目标库与源库的兼容情况,特别注意某些国产数据库可能无法完全兼容传统x86语句的问题。

4.选择云化支撑:推荐选择云/虚拟化作为承载平台,以兼容主流硬件和国产化要求,并通过云平台统一管理ARM和x86双栈资源池。

5.应用改造选择:从改造的难度或风险角度出发,应“从简入手”,先改独立应用,后改多系统关联的应用;对于有依赖关系的应用,先改头部,再改根部;由于B/S架构应用大部分不需要进行适配,C/S架构应用以适配为主,可先改B/S架构应用,后改C/S架构应用。

围绕上述要点构建信创工程总体架构,需要医院信创能力的支撑,包括提高咨询规划能力、了解信创领域动态、推动行业应用适配和信创测试等。

此外,共建医疗信创生态,可推动构建医疗行业信创适配中心。杨洋介绍,近几年广东省开展了信创适配中心的申报工作,其中部分信创适配中心由各行业推荐,以减少信创领域“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的情况,促进行业结合自身运行情况,加强与厂商的密切合作。

二、信创实践:“先跑通,再优化”

医疗信创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总体上可按照理清资产家底、技术路线选型、制定信创改造计划、基础设施平台建设、逐步进行硬件信创的顺序进行。从实践角度,杨洋重点分享了桌面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信创改造经验。

在桌面操作系统方面,桌面操作系统被誉为“ICT产业之魂”,其信创可分为初级阶段、过渡阶段和专业阶段。杨洋介绍,为应对Win7终止支持服务的情况,医疗桌面操作系统的信创工作首先应满足日常办公和常用应用软件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过渡性重构,通过多种系统迁移解决方案,如采用x86终端虚拟化、应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等,满足业务软件和应用系统的使用需求。

例如,某卫生健康局通过设备利旧和应用适配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完成了桌面操作系统从Win7向国产化的保障替换,实现了31个业务系统的平滑迁移和稳定运行,以及外设、打印机、扫描仪等部分基础设施的国产化。在保障应用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上,最终完成了在国产系统上的开发重构和优化。这一阶段需要充足的经费和技术积累、全面的系统评估和适配改造,并经过反复调整和测试验证。

在数据库方面,杨洋建议数据库信创应“先跑通,再优化”。数据库信创涉及全院上百个业务系统,需要从技术、管理、业务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将稳定性和安全性作为首要任务。在应用移植过程中,要详细分析应用场景的数据量、压力和移植目标,对比当前使用的数据库和信创数据库的功能和特性,对移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估。迁移完成后,还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SQL语句不兼容、函数不兼容、系统表不兼容等,需要人工进行反复测试和调整。

此外,国密生态的全面改造已成为信创产业的“安全阀”。在医疗数据不断“增值”的背景下,医疗和密码信创需要更紧密的结合,芯片、板卡、整机均需要支持国密体系,并完成改造,以满足自主可控以及数据和信息的安全保密需求。

“医疗信创从零到一、从无到有,从能用到好用,还有一定的距离,这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杨洋表示,医疗信创要先“动起来”,在规划建设中不断调整和积累经验,最终实现全面信创改造的系统性目标。

三、信创背景下,医疗信息化的发展之路

针对国内医疗信息化,目前来说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入手:(1)激发数据应用价值;(2)AI+医疗;(3)IT向云过渡;(4)持续关注医保DRGS、DIP,以及合理用药市场;

3.1激发数据应用价值

医疗数据的基建层面已初见成果,应用情况却不容乐观。根据《全民健康信息化调查报告》,2020年三级医院医疗数据应用数量占比不足20%,应用潜力难释放,数据治理成为机构无形的负担。医疗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流通是其应用价值释放、推动数据资产化的必要前提。

为激发数据沉寂价值,政府发布了《“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助力数据充分发挥其乘数效应,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体系,医疗数据“动起来”势在必行。

针对数据资产现状,需要做到的是,盘活沉寂市场,激发数据应用价值,实现“负债→资产”的转化。

(1)明确数据权属:参考“数据二十条”的指引,明确数据权属及利益分配问题;借鉴金融数据等高敏感数据经验,引入隐私计算降低数据流动安全风险;

(2)加工可变现“数据资产”:沉淀可脱敏、可定价、可交易的“数据元件”,统一数据质量标准、明确数据价值的经济性(投入、市场预期等),数据联通后通过再加工,形成可变现的“数据资产”,明确数据资产经济性。

(3)数据资产永续发展:建立高效、公平的数据收益分配机制,强化激励导向,推动医疗数据安全、高效、永续的流通,实现资产效益。

3.2 AI+医疗,破解商业变现难题

随着AI的兴起,众多厂商因急于赶上风口而忽略了对于场景的洞察,导致了产品与场景的割裂。因此以实际需求场景切入进行后续大模型的研发与变现,以此弥补产品与场景割裂的鸿沟,才是现在厂商应该追求的AI落地方案。

这种由技术到场景的切入点的转变,有利于AI技术惠及各个复杂而碎片化的医疗场景,有利于转变传统AI+医疗“叫好不叫座”的商业难点,能够在价值落地与商业变现愈加受到市场关注的趋势之下,助力整体【AI+医疗】产业商业模式闭环的落成。

3.3 IT向云进行过渡

医疗云进入建设热潮,混合云多云架构或将成为主流方式。

我国医院信息化目前已初步满足医院对主要业务的需求,但随着医疗业务智能化变革,数据爆炸式增长,医院的IT基础设施和运维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

根据CHIMA调查,目前已有约40%的医院开始尝试使用云服务,未使用的医院中有近75%表示将在3-5年内开始尝试使用,三级医院的上云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医院。

已上云的医院中现多以公有云为主,但各类医疗卫健机构对公有云的需求在逐步扩容,这显现出公有云在医疗安全性、定制化方面仍存在不足。在日渐强调全流程患者诊疗服务的趋势之下,五年内医院上云比例将超过60%,【混合云+多云】方案将凭借混合云的强综合性与多云的高灵活度率先被三级医院青睐,后逐步成为各级医院上云的主流方式。

但其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面临成本高昂、系统兼容等多层面难题,这需要厂商不断提高全栈云服务能力,医院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意愿,双方共同推进医疗上云。

3.4持续关注医保DRGS、DIP,以及合理用药市场

基础建设市场将于2024年全面释放,未来数据增值市场将成为必争之地。

2021年11月国家医保局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明确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

这带动了医保控费市场的高速发展,预计其基础系统建设市场空间约为170亿元,且将于2024年全面释放;随着数据的进一步沉淀,由院端精细化管理而催生的数据增值服务将成为医保控费市场的第二增长点,未来市场空间将达到约150亿元。

目前,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在我国已逐步迈入深水区,未来院端将更加注重精细化运营和数据驱动的服务,对于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将带动相关增值服务市场的爆发。

对于相关厂商而言,急需从过去跑马圈地的同质化竞争中脱离出来,用长期价值的思维来看待这样一场变革,相较于大而全的传统信息化厂商而言,专注医保控费业务的新兴厂商或许将更有机会在第二增长曲线中脱颖而出。

因此,大数据资产挖掘,AI大模型应用,IT转混合云,医保控费,仍是目前中国医疗信创市场发展的关键所在。

请扫码关注数字化经济观察网
责编:高蝶
参与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