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天津滨海找到了这个“支点”
2020年商务部公布了首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数字商务企业名单,其中除了阿里巴巴、京东、苏宁这样耳熟能详的大咖以外,唯一一家来自天津的数字型科技企业道本科技的上榜颇为引人瞩目。作为国家重点培养的“种子选手”,道本科技首先赢在了业务新颖——法务管理数字化。
不过,新业务也会遇上老问题,那就是如何提高研发效率,简化管理,规范测试流程,实现快速交付。在华为(滨海)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的帮助下,道本科技申请使用了华为云DevCloud平台,基于敏捷开发的理念,将Epic、Story、Bug提交等存放到云平台,并通过项目管理、代码托管、代码检查、流水线部署各模块的紧密配合,将研发成本节省了15%,迭代周期平均缩短两周,研发效率提升20%,不仅客户满意度逐步提高,企业的整体收入也实现了持续增长。
道本科技脱颖而出是天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滨海新区全力打造数字经济示范区所取得的累累硕果的一个缩影。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天津经开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区域聚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超过4000家。毫无疑问,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提升区域发展的新动能。如何顺势而为,推动传统企业更快更好地实现数智化转型,进而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经济腾飞成了摆在政府、行业、企业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服务为导向,举生态之力
深入推动企业上云,加速产业数字化,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科技企业+生态伙伴+行业用户”多方协同,构建一个融通创新平台更好地实现赋能,充分激活地方产业创新升级。如果将融通创新平台比作是一个舞台,那么政府就要善用资金和政策杠杆,引导融通创新平台的建立,搭好台并做好服务和监管工作;科技企业联合生态伙伴,提供“技术赋能+落地服务”,通过联合创新实现供需资源的有效对接,加速创新要素在融通平台上的流转,助力企业转型升级;而行业用户则是舞台上的主角,通过梳理、归纳具体的应用场景、需求,将先进的数字技术应用到业务场景和流程中,在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助推产业数字化的发展。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并不是某个企业自己的事,而是要依靠整个生态的力量,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就更离不开生态,从企业生态到产业生态再到城市生态,从云生态到大数据生态再到人工智能生态,各生态之间要充分结合,取长补短,持续放大数字化的价值。从数字化服务商的角度,也要改变单纯提供技术和产品的老思路,积极实现从以产品导向到以服务导向的转变,针对企业用户的难点、痛点提供专项赋能,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实现共赢。
作为数字化服务商的代表,华为云近几年正是通过践行服务化的理念、举整个生态之力,实现对客户的赋能,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的底座,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引擎。举例来说,华为云通过面向区域的“赋能云”,以在各地建立的能力中心、服务中心、生态中心为依托,致力于打造一个融通创新平台,从技术和生态两个维度提供赋能服务,最终构建起“1+2+3”创新融通赋能体系,加速中小企业与生态伙伴的成长,助力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和行业数字化水平的提升。
截止到2022年9月的数据,华为云赋能云已在全国落地超150个创新中心,拥有300多家合作伙伴、2.1万家制造企业客户、2万家软件企业客户。概括来说,华为云赋能云通过降低新技术的应用门槛,为企业、开发者提供数字化转型的支撑;通过拉通整个产业链,实现数字化全要素能力的提升,助力区域产业释放发展新动能。
“好师傅”、“百宝箱”,还要好平台
在华为云赋能云已经落地的150个创新中心里,华为(滨海)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独树一帜,有数据为证。在成立以来的4年中,该创新中心总计拉动滨海新区GDP增长21.4亿元,带动就业岗位近2000个,助力近600家企业上云,并引入100余家企业落地生态城,注册资金累计近9亿元。
调研显示,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这就需要“师傅”领进门,最好还有一个提供趁手的数字化转型工具的“百宝箱”。而华为(滨海)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就扮演了“好师傅”的角色,也恰好拥有“百宝箱”。
华为(滨海)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通过“软件开发云”和“城市云”搭建区域共性技术平台,依托过硬的技术实力、深刻的行业理解和海量的经验沉淀,深入了解客户数字化转型的真实业务场景与需求,为不同领域、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客户“量体裁衣”,实现全领域、全方位的精准赋能。调研数据显示,95.59%的企业使用过华为云。通过华为云赋能云的一站式赋能,可以有效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基础差、门槛高造成的“不会转”,周期长、协同差造成的“不敢转”等难点。
作为好师傅,华为(滨海)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帮助客户分析需求,找出数字化转型的难点和痛点;对症下药,华为云“百宝箱”中的软件开发云、数据库等产品技术,可以突破业务发展中的瓶颈。这些从清能华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能华控)的上云经历中可窥一斑。
清能华控是一家专业化的电力及工业自动化产品、软件、系统、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企业希望采用云原生技术,提升研发效率的同时,实现系统的灵活扩容,以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清能华控选择了华为云DevCloud、CCE、数据库等高阶产品,运行着其ERP、OA等系统,通过使用容器集群部署,以及监控报警、运维一体化等,可以提高项目开发效率。华为软件开发云(DevCloud)是一个集华为30年研发实践、前沿研发理念、先进研发工具为一体的一站式云端软件开发平台。华为云DevCloud相关代码云端管理、自动化部署、提交等流水线功能为清能华控的开发工作提供了便利,解决了疫情期间居家办公场景的难题。据统计,通过使用华为云,清能华控的人力及资源成本节省20%,华为云DevCloud将企业的研发效率提升了15%~20%。
除了清能华控以外,创新中心还培养了紫藤科技、天瞳威视、汇智星源等几十家标杆上云企业。
推动产业创新、区域经济发展,不仅需要一个起到引领和攻坚作用的“桥头堡”,更需要一个支撑和联动的“平台”。
成立以来,华为(滨海)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为滨海新区1000多家软件开发类企业解惑答疑、纾困解难,总体拉动滨海新区ICT产业增加值增长7.7亿元,拉动滨海新区税收增长近9000万元。很显然,华为(滨海)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充分发挥了赋能云的驱动作用,基于引入的技术能力、咨询能力、集成能力等,精准赋能本地产业数字化市场,为天津当地企业提供了联合创新、技术使能、商业赋能、人才培养和聚合生态等一站式创新服务,是名副其实的赋能城市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桥头堡”。
华为(滨海)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推动产学研良性循环,实现产业互生,是一个汇聚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生态伙伴等各方力量的融通创新平台。众所周知,华为云赋能云希望通过生态体系的构建,促进产学研各方互为支撑,有效贯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协同共赢。华为(滨海)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与滨海新区政府、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加强合作,围绕华为软件开发云、华为城市云、华为生态链打造以及智慧城市等领域“双管齐下”,一方面吸引与本地产业结构相契合的合作伙伴落户滨海新区,另一方面持续赋能滨海新区各行各业,形成汇聚云服务、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
4年以来,华为(滨海)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举办各项活动近300场,活动覆盖企业6000余家、软件开发人员近2万名,为区域产业发展的各类主体牵线搭桥,激发产业生态协同活力;同时依托华为伙伴生态,完善产业服务体系,打造全方位的人才赋能体系。
华为(滨海)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作为华为云赋能云的载体,汇聚了华为云及其生态伙伴的先进理念、技术能力、生态能量,持续对外开放输出,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器、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由点及面,落实“智转数改”
华为(滨海)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是播种机、是赋能器也是生态环,凝聚了产学研用各方资源和力量,助力天津滨海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华为云赋能云着力打造的“1+2+3”融通创新赋能体系正在全国各地以燎原之势快速铺开,以近日刚刚结束的“828 B2B企业节”为例,包括华为(滨海)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在内的华为云在全国各地部署的能力中心、服务中心、生态中心成了支撑企业节最有力的支点。
若将融通创新平台比作“躯干”,那么技术赋能和商业赋能就是“双手”,能力中心、生态中心和服务中心则是“赋能工具”,共同助推企业“智转数改”,加速区域产业创新。华为(滨海)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与天津滨海的良好互动和协作,树立了产业共创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