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云计算技术进入水利圈,水利信息化未来可期
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生不去学校上课,通过各种云平台完成学习任务;大人也不去单位上班,在各种云平台上参加会议、协同办公。
仿佛一夜之间,一切都在云端进行,而“云”也不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真真切切地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
“云”实质上就是一个网络。简单来说,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应用概念,核心概念是以互联网为中心,在网站上提供快速且安全的云计算服务与数据存储,让每一个使用互联网的人都可以使用网络上的庞大计算资源和数据中心。
云计算之所以被众星捧月,是因为它有着诸多优势。其一,云计算的“云”是由众多服务器组成的集群,拥有超大的存储与计算能力;其二,云计算的服务分布在不同服务器上,不会因为某个节点出错就影响全局,因此使用起来更可靠;其三,“云”上的资源采用虚拟化管理、调度和应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同时缩减了使用成本;其四,在云计算模式下,服务端与客户端不必保证平台的一致性……云计算的出现,让资源变得触手可及。
近几年来,云计算早已渗透到水利行业。水利数据涉及范围非常之广,大到江河湖海,小到乡村井塘,对数据整合和处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应用云计算技术,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其它信息系统的平稳运行,进而提高水利部门的工作效率。
以防汛抗洪指挥系统建设为例,涉及的数据来源很广,有水雨情数据、气象数据、水利普查数据、山洪灾害数据等;涉及的数据类型丰富,有结构化数据,还有文档、图片、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涉及的数据体量很大,需对当地大大小小的水域进行分析;涉及的数据响应速度要求很高,需实时反馈,并做图像化展示……传统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已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只有启用“云”,才能高效地存储、调用这些数据信息,为防汛抗洪指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如今,云计算在零售、金融、医疗等行业的落地已日渐成熟,但对于水利行业的渗透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云计算技术与水利行业的不断融合,为当前的水利信息化格局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未来的价值值得无尽畅想。
